茵诺新闻 | 襄阳九街十八巷商业街一期建筑设计总结回溯

搜狐焦点襄阳资讯 2021-04-23 17:08:24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茵诺建筑创意工坊 主持建筑师:傅明程 襄阳作为湖北第二大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作为一个著名的古城,襄阳在当今应该如何体现时代风貌,并将其历史和文脉的独特历史价值在当今充分展示出来,应该是政府,开发者和设计师共同思考的问题。 本项目的一期由于已经主体施工完毕,因此我们接到的其实是一个“改造”项

茵诺建筑创意工坊

主持建筑师:傅明程

襄阳作为湖北第二大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作为一个著名的古城,襄阳在当今应该如何体现时代风貌,并将其历史和文脉的独特历史价值在当今充分展示出来,应该是政府,开发者和设计师共同思考的问题。

本项目的一期由于已经主体施工完毕,因此我们接到的其实是一个“改造”项目。回到问题的起点,为什么原方案,作为一个已经实施的方案,已经基本满足了各方的基本诉求,并且办理了所有有关开发建设手续,但是却始终无法让政府和开发企业满意?问题出在哪里?难道仅仅是外立面的“颜值”的问题吗?如果仅仅是“美丑”的问题,这个问题仅仅是项目的决策者们拍板决定即可,为什么已经实施了还在纠结“美丑”这个问题?

△原方案效果图

△改造前现场图

△改造前现场图

显然,问题并不是出在“美丑”这一个层面上,“美丑”的问题,不是问题的核心,而只是表相。回到项目本身中去,我在2013年排名前列次接触该项目的设计的时候,就对该项目的重要性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6年多过去了,随着C2-C1地块超高层住宅的建成,襄阳沿汉江一带的开发建设,鱼梁洲的总体定位进一步明确,鱼梁洲大桥和凤雏大桥的实施,以及作为九省通衢的襄阳在高铁上进入了快车道,打通了至关重要的“任督二脉”,襄阳的城市建设从2013年的“绿皮车”时代一跃进入“G字头”的高铁时代。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再看九街十八巷的项目,自然有了不同的定位和起点。

作为九街十八巷的设计师,我认为原先的方案对于地块的重要性没有完全的体现,也没有能力承载这样的一个地块的“分量”。纵观襄阳地理地貌,汉江在地块南侧由西向东转为由北向南流淌,在河流的冲击下形成了鱼梁洲这样一个“岛”。而九街十八巷的位置恰恰位于汉江“转折点”上,紧邻襄阳的“生态绿心”鱼梁洲,未来的东津新城等大型公共设施也围绕着鱼梁洲进行排布。如果是说鱼梁洲是“心脏”的话,九街十八巷就是一个“咽喉”的位置,这样一个重要的节点位置,对于整个城市的重要性来说,原方案显然无法承载这样的分量。

△项目区位图

2013年我初次接触该项目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宏观想法,至今看仍然成立。我们的商业街从东北到西南大约1公里左右,由于线性商业街的步行“疲劳度”的原因,人的视觉需要在长达1千米的线性空间里不断的变换场景才不显的“乏味”,而这种视觉的“兴奋感”,是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街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议题,而不是简单的“建筑立面”的问题。从东北到西南的四个地块,应该有所联系,但又必须有所区别,形成一个从历史走向未来的总体格局。零售业态竞争越发激烈,传统百货和小商品的市场已经淘汰,对于拥有襄阳排名前列江景条件的“九街十八巷”来说,这种场景的打造就成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项目地块示意图

而事情的发展总需要一个反复的论证的过程。2013年接触该项目的时候,政府对于九街十八巷的历史研究高度关注,专门设立的专家组对于方案严格把关,反复论证,方案设计既不能“出格”,又不能“俗套”,既要有九街十八巷传统的肌理文脉,又要有鄂西北建筑的古香古韵,既要符合当代商业的招商和动线设计,又要满足未来消费习惯的变化,这种“度”的拿捏,对于任何一个设计来说,都是相当复杂的考验。

2019年当项目再次回到我桌上的时候,当时的方案我认为已经偏离了当初的设计构思,更谈不上对于历史和文脉的传承,也谈不上对当代商业空间的深入理解。这样的方案如果实施,对于襄阳这样一个极其关键的位置,一定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回到设计中,C1地块首先需要“定调”。定什么调,如何定?经过反复研究,我认为回到明清风貌的“会馆建筑”中去不符合目前的已经建成的建筑的形式和比例。如果生搬硬套,势必造成比例严重失调。1号楼电影院已经是类似一个“盒子”,2号楼尺度虽然不大,但是作为沿江而言,晚清建筑的开间较小明显无法直接嫁接到8.4米的结构体系中去。因此,我考虑使用民国风貌作为主基调,放弃了既费工费料又不符合当下审美的清式古建的做法。而民国风貌的主要元素,又恰恰来自于我2014-2015年间在襄阳的谷城和老河口等地的古建筑采风中获得的难得一手资料。正是这些“被遗忘”的考察资料被我从电脑中翻出来的时候,我才觉得设计找到了该有的落脚点,作为一个设计师,也才有了信心去寻找“合适”的那个答案。

△现场调研图

在对整个项目周边的环境又做了大量细致考察之后,我认为沿江的价值严重被忽略了,三层本来是较好的江景这样一个巨大的价值点居然没有充分发掘和利用起来。因此我果断建议甲方对整个地块三层的商业逻辑做出重新的梳理,重新定位商业的价值逻辑,对于商业动线“畅而不同”“连而不续”的问题做了整体的优化和纾解。该连接的连接,该打通的打通,形成商业的循环动线体系。同时在立体层面上,彻底扭转了一层到三层连通性不佳的问题,给整个项目的通达性和价值体系做出了关键性的优化处理。

外立面的设计上,我们正因为有了较丰富的鄂西北的考察资料,所以我们使用灰砖这样的主体材料,配以能够体现当代感的古铜色的“耐候钢板”做局部的金属收口,这样可以将项目细腻的部分充分的体现出来。此外“鄂西北马头墙”,“拱券门廊”,“小重檐构造”,“丁斗卧砖砌法”等特殊的属于鄂西北的建筑符号也被完全的体现在各处细节上。这种对于文化的尊重,对于文脉的传承,对于当地文化的责任感,都是在过往一次次考察,一次次反复修改,一次次专家业务讨论中点滴积攒下来的成果。在一些看似普通的交通空间上,我们做了一些特殊的节点处理,配合灯光的效应,会成为一个“打卡亮点”。在朝向西侧的电影院的入口处,我们大胆建议做一个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牌坊”,给整个内嵌在庭院深处的空间打造一个突出的入口,从而达到视觉聚焦的目的。现代而不失华丽的牌坊比例优雅,材质端庄和温暖,既能体现九街十八巷作为“古街”的基本调性,又不失现代审美的基本诉求。

△C1夜景效果图

△C1入口牌坊图

△C1施工照片

△C1施工照片

△C1入口效果图

△C1施工照片

△C1人视效果图

△C1施工照片

△C1施工照片

△C1施工照片

△C1夜景效果图

△C1施工照片

△马头墙细部构造图

△施工照片

B2地块则更为体现作为九街十八巷的传承和发展的特殊性,在西侧的入口广场上,对“山墙”又做出别致的设计,既符合当代商业“通透性”的基本需求,又满足了鄂西北建筑文化符号的特殊要求。这种思考尝试,也是我们不断突破固有思维的一种体现。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告诉我,作为一个建筑师,对于一个设计项目是否投入了情感,同时又恪守了自己的职业素养,出来的设计结果一定有着本质的不同。

△B2人视效果图

△B2人视效果图

△B2人视效果图

△B2人视效果图

△B2夜景效果图

△B2施工照片

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夜幕下,沿江公园里游人如织,江边游船穿梭,沿江被灯火照亮的一片区域,华灯初上,繁花似锦。庞公大桥壮阔舒展,鱼梁洲上星星点点的灯火,只有一个地方能将襄阳此景收纳于眼底,这里将是襄阳夜生活的优选之地,也是每一个襄阳人未来请外地亲朋好友必来的城市大客厅。

茵诺建筑设计工坊

茵诺建筑设计创意工坊于2015年创立于北京。“工坊”意味着个性化,定制化和精细化。茵诺以建筑为起点,并将建筑的视角延伸至室内,景观,规划和产品等各类方面,坚持以“去经验化”的态度开展研究,将不同类型,规模和形态的项目,以严谨而开放的态度,不断重新审视和挖掘每个项目的独特内涵。

茵诺相信,设计存在的根本价值,是让生活更加美好。因此茵诺对待任何一个项目的设计,一定建立在有针对性的出发点和逻辑过程上,并着力构筑以人的体验感为基础的设计结果的再现。构筑人类生活的根本,是丰富而温暖的生活体验。茵诺的愿景是,让优秀的设计能够在社会和人的生活中不断渗透和延展,并成为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时间国际4号楼1601室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