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 | 城市的时代旋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聆
听
城市的时代旋律
润物有声,时代的留声机
——星记者
# 越秀华中城市美学第三辑 #
城市的记忆,都印刻在无数的声音里。
每一座城市都有所处时代的声音表达,鼎沸的市井、滚滚的车轮、机械的轰鸣......传递着城市的韵味,记录着人间烟火的气息,推动时代蓬勃向前。
我是一名襄阳记者,作为襄阳的记录人,同时也是这片广袤天地的聆听者。关于这片天地的声音,你可能会忽略掉大多数,不论陌生或熟悉,万千的音轨组成襄阳的璀璨之声。
印 记
纯粹生活的回声
城市日常的声音,拼凑出我们对一座城市的认知。早餐是唤醒一座城市较好的方式,蒸笼里冒出的水气声,油条入锅时滋滋的油炸声,牛肉面入口时含糊不清的赞美声,都是难以抗拒的声音盛宴。
示意图
才入行时,清晨最常做的事就是端着早饭走街串巷感受市井生活,收集素材寻找灵感,听到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的声音。在樊城沿江的二十多条老街巷里听着熟悉的襄阳方言,偶尔还能看到三五结伴的老人坐在巷子口,自得其乐地拉着二胡,我想,这便是生活最接地气的、最原本的声音。
襄阳丨陈老巷
襄阳丨陈老巷
随着时代的变迁,沿江老街巷渐渐隐藏在日渐繁华的街市后,曾经的繁华也已成为历史的回声。往城区走些,长虹路上车水马龙的鸣笛声,人民广场的欢笑声、街边店铺的喊卖声等,充斥于耳边。少有美中不足的是襄阳现今没有通地铁,大众选择的公共交通工具便是公交车,在这里有你想听到的城市生活之声,有的语速慢而亲切。这些声音交织在这座城市上空,合奏出襄阳老城区少有的旋律。
襄阳丨实景图
共 鸣
城与汉水的交响
我从小在汉江边长大,樊城的沿江大道是父母带我溜达过最多的地方。襄阳本就是“三千里汉江”、”一江碧水穿城过”。伫立江边,眺望汉水,水面波涛翻卷的浪花声,白云冉冉,浩浩汤汤,像一把封藏多年的珍贵乐器,能奏响城市的昂扬,也能奏出江岸的平静。再年长些慢慢的喜欢顺着江水流淌的方向在江边跑步,水快则快跑,水慢就慢点跑,脚步声附和着汉水的声音,内心平缓与激情和谐共存。
襄阳丨实景图
爷爷说昔日的樊城码头林立,船只不计其数,每天几千名码头工人在此劳作,号子声不绝于耳。他所熟知的大约莫过于“起复桡号子”、“桡号子”、“大斑鸠号子”,每一种都传达者不同的音调与情绪,韵律高亢而富有节奏感,粗狂的喝声是襄阳汉水文化和风情最有力的历史见证,风吹音转,回荡在汉江上空,为汉水文化嵌入一种特有的韵律。
襄阳丨老照片
如今,随着商业的发展,街巷文化、码头文化逐渐落寞,渔船和客船消失了踪迹,江畔也安静了许多,尽管这样,这些往日繁华的回忆与音色依旧萦绕于襄阳人的耳畔。
襄阳丨小北门码头
聆 听
时代向上的强音
同行的前辈曾指导道,城市不光要用眼睛看,更要用心听,声音是它灵魂的呐喊,我于襄阳生长52年,襄阳这座城市也在声响的变奏中不断前行“声长”,城市崛起的变奏曲、枢纽动脉的引擎声、东津新区繁华的音量与日俱增......不禁感慨于时代发展,襄阳带给我们太多惊喜,时间里的每一首的曲调,都是掷地有声的自我精进、蓬勃向上。
襄阳丨东津效果图
2012年,随着襄阳“城市东进”的发展战略确定,政务中心、市图书馆、规划展览馆等核心配套逐渐迁入,包括旗舰商圈、文旅乐园、医院学校等城市配套不断完善,一座国际化新中心逐渐呈现。这,是都心崛起的声音。
襄阳
政务中心
市科技馆
曾几何时,高铁还是600万襄阳人民的梦想,当巨龙着陆,“坐上高铁走四方”成为现实,高铁枢纽正成为襄阳发展的新引擎;襄阳首条城市快速路,近百亿级史诗级巨著——东西轴线也将惊艳登场,更有六两河大桥、东津大桥等五桥规划通达,同时规划地铁四轨交汇。这,是交通纵达的声音。
襄 阳
东 津
高亢的旋律足以吸引人群向东奔赴,我也是其中之一,惊叹于时代发展的轨迹,置业于宏泰越秀·星汇城,距离城市繁华气息不足一公里,于外倾听璀璨的城市烟火声,于内,耳边只有阵阵鸟鸣与家人欢笑的生活音。
用心聆听,在东津这座新城的高楼大厦、桥梁轨道处,当夜幕初临,霓裳披上,铺卷了这座城市的变迁,脱胎换骨,华美蝶变,摇曳着万种情怀。
襄阳丨实景图
在你所在的城市,总有一个声音,代表这个城市的符号,展示着与众不同的个性气场。每一处角落,每一种声音,赋予了这座城市生命,城市因这些声音的存在,更加鲜活动人。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