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登临汉门,枉为襄阳人!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襄阳,有着2800多年的建城史,以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千古名城,有横贯千年的兵家伟绩,有铭刻于史册的典故,还有传颂坊间的名人佚闻;然而,令人津津乐道的不止于此,还有"金汤巩固"的城墙,千年来守护着百姓安居,至此铸就了"铁打的襄阳"。
从古自今,巍峨的城门依旧安在,阳春门、文昌门、西城门、拱震门、临汉门、震花门,以其无声的威严,刻画着襄阳城的精神风貌,伫立于每个襄阳人的心中。
小招今天重点讲的临汉门,是襄阳城目前保存最完好也是最雄伟的城门,其北临汉江,南通昭明台,颇具气势,尤为壮怀。
"临汉门"——襄阳城六大城门之一,是古城襄阳当之无愧的标志!
临江一面的城门,写着"临汉门"三个大字,自然是因临江瞰景而得名,气势浑厚,在蜿蜒逶迤于汉江之滨的古城墙之上,犹彰显一座城的气韵风度,意蕴优雅!
饱经沧桑的小北门城楼,至今完好无损▼
来源网络
而另一面城门,向着长长的北街,望昭明的城门上镶嵌有匾额"北门锁钥",仅这四字便尽数囊括了冷兵器时代的兵家往事。
公元前628年,起初秦穆公攻打郑国被说退,在撤军前夕留人守护郑国国都,两年后收到线人“已掌握国防北门开关的控制权”的密告,便掌握了攻占的关键,这便是“北门锁钥”最初的故事。
到了宋代,名臣寇准以“北门锁钥”自比;后至顺治年间,由知县董上治拟下了"北门锁钥"。
自此,临汉门便在滚滚历史中,一直印证着可攻可守的重要地位,“北门锁钥”之称实至名归,一座城门被赋予的豪情壮志,犹如城门上威武的兵俑,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守城将士的信念和决心。
来到临汉门,顺蹬城马道拾级而上,沿古城墙西行五百余米,映入眼帘的是位于襄阳城西北角的一处"城外城"遗址——夫人城。
东晋中郎将、梁州刺史朱序曾在此镇守,当年有大敌来犯,激战襄阳之时,朱序的母亲韩夫人带领家婢和城中妇女,夜以继日筑起一座新城,最终保住了襄阳城。
古城墙上的纪念亭▼
来源网络
这一段千古佳话,在民间广为传颂,金代诗人李俊民为此写过一首诗——《夫人城》,再度彰显了铁打的襄阳,不只是依赖于城墙的牢固,城河的天堑,更是因为历代都有智慧、勇敢、热血的襄阳儿女。
除了两两呼应的临汉门城楼与夫人城,平添着几多名胜古迹所特有的风采,襄阳古城墙外,还有最值得一看的亚洲最宽的护城河!
从高处俯瞰襄阳城,被一圈宽阔河水环绕,宛如一座水上东方古堡;古城墙呈不规则长方形,高约 11 米、 周长约 7331 米,四周围绕着号称“天下排名前列城池”的护城河。
护城河最宽处达250 米,平均宽度180 米,水域面积达到91 万平方米,城市与城外的陆地被它完全分隔开来。
傍晚的护城河▼
来源网络
一座城池,阅遍古今。襄阳城北,滔滔汉水,日夜奔流,固若金汤护城河,千古流韵,芳华未改。
小招到访此处的心境,正如南宋赵万年在《襄阳守城录》所透露的盛世豪情,感慨道:“来早,虏人登高,望见忽有濠一道,莫不惊愕。”
驻足这个英雄城池的墙头凭栏远眺,淼淼汉水、绵绵群山、鱼梁洲岛,美景尽收眼底。
那栉比鳞次的现代化建筑,连接汉江两岸的一座座大桥,更让襄阳这座古城充满生机,散发着朝气蓬勃的国际化气息,这种种魅力,当真少有。
//
收拾行装吧,找点空闲时间
乘着怡人的盛夏江风
来襄阳古城,给自己放个假
聆听古今交融的江河潮鸣
穿越此间,打卡心上的好风景
无论如何,记得分享给我们!
用影像#讲述,襄阳故事#
也讲述,你的故事
还有大疆无人机,等你拿哦!
[ 影像征集时间 ]
2020.07.20-08.08
☟
[ 参与流程 ]
◎进入“襄阳有招”公众号
◎点击菜单栏“讲述襄阳”即可参与活动
来源: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信息,由襄阳有招整理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小招及时更改删除。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