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奇妙物语 | 公园城市,是人类居住的美好形态

搜狐焦点襄阳资讯 2019-08-23 15:14:53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在时代的大幕下,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一座城市最原始的渴望,而生态则是决定这座城市能否长久发展的决定因素。 新加坡是一座因生态而闻名于世界的“花园城市”,土地面积约718平方公里,总人口550万人,人口密度为7600人/平方公里。作为赤道热带城市岛国,新加坡淡水、土地及各种自然资源匮乏,国家发展

在时代的大幕下,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一座城市最原始的渴望,而生态则是决定这座城市能否长久发展的决定因素。

新加坡是一座因生态而闻名于世界的“花园城市”,土地面积约718平方公里,总人口550万人,人口密度为7600人/平方公里。作为赤道热带城市岛国,新加坡淡水、土地及各种自然资源匮乏,国家发展具有天然的局限。

新加坡:立体的“花园城市”

当年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一个“绿化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的构想,最终让这个杂草丛生、沼泽地多、居住环境恶劣的小国家华丽转身,成为了如今被世界公认的花园城市。

新加坡的绿化覆盖率达到50%左右,景观面积占国土面积的近八分之一。

新加坡的绿化是立体的。区域性公园、绿化带、街心邻里公园,到停车场、高速路、人行道、高架桥、楼房立面等,对绿化的位置、面积、标准、责任人都有明确规定。

建房规定绿化面积纳入规划蓝图,作为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法令固定下来,保证实施到位,使房屋与绿化相互衬托。

从“花园城市”到“公园城市”

新加坡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称作“花园城市”,这已经是一个定型的“标签”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往往会打破原有的自然环境格局,形成新的人为“景观”。

经过长期的发展,新加坡提炼出了“公园城市”的理念,把自然带回城市,增强人与环境的互动性,在城市里感受到自然生态平衡,最终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城市与人的可持续发展。

以东海岸公园为例,新加坡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开发这条优良的海岸线并将水域开放给民众,营造亲水空间,让居民与城市生态环境和谐共存。

“公园城市”以人为本,具备更多公共空间功能,代表了城市发展更加高级的形态。

让“人”参与空间创新

除了在各个建筑中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新加坡还举办各种活动,让人们在实践中产生新的认知。

新加坡城市设计节“城市设计路线”旨在让人们参与到空间创新中去。各类城市生态互动装置,打破了“人”与“景观”的之间的界线,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可以感受到整座公园城市的蓬勃生机。

1. 绿色遮阳伞 | Sombra Verde

“Sombra Verde”(西班牙语“绿色遮阳”)是一个城市亭阁,为Duxton Plain公园提供遮荫并创造了一个标志性建筑。该结构由竹竿和3d打印的植物聚合物连接器组成,具有显眼的绿色冠层。

在现今的环保趋势下,Sombra Verde较大限度地推广可持续的生态材料,并鼓励生活在都市中新加坡人和装置开展有趣的互动活动。

2. 包…砰!| BA(N)G!

Ba(N)g !象征着新加坡过度使用塑料袋的现象。装置完全由办公室、商店和机构捐赠的塑料袋制成。通过编织、填塞等技术将原本会被丢弃的塑料袋变成彩色的大坐垫,与现有的街道家具相辅相成,鼓励人们自觉地转变,去拥抱具有生态意识的生活方式。

3. 种植房间 | THE GROWROOM

SPACE10与建筑师Sine Lindholm和Mads-Ulrik Husum合作,一起探索为食品生产而设计的建筑,以及他们如何能以一种美丽且可持续的方式激发人们在当地种植可食用作物。

一座城市,一个公园

“公园城市”是花园城市基础上的升级版本,贯彻了“城市是在公园中,公园就在城市里”的建筑理念,将城乡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公园化的城乡生态格局和风貌作为城乡发展建设的基础性、前置性配置要素。

把“市民——公园——城市”三者关系的优化和谐作为重要内容,通过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以推动城市发展转型。

从“花园城市”到“公园城市”,新加坡将生态引入城市,塑造花园般的生活环境,并进一步提升人与生态景观的互动性,使人在城市中感受自然,提高全民生活品质。

华侨城作为“优质生活创想家”,遵循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探索“人”与“城市”的互动关系,在自然、建筑和人之间达到平衡。

因为一个家,造就一座城。让整个城市与公园没有边界,让城市变成一整个大公园。

从天街公园、六大生态水系走廊,到每个湖心公园和社区公园,华侨城源于对自然和人的尊重,用生态和绿色包裹每一寸土地。让每一次漫步,都是在绿色立体的生态之中遨游;让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都不会错过自然生态的呵护。

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是和城市公园相对应的概念,公园城市是覆盖全城市的大系统,城市是从公园中长出来的一组一组的建筑,形成系统式的绿地。通过大大小小的公园一体化而形成的城市。

公园城市是具有前瞻性、前沿性的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最重要是不改变城市结构、不大搞公园和绿地建设,而是将现有资源整合盘活,把小的绿地空间开放给公众。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