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汉江,也就读懂了襄阳!

搜狐焦点襄阳资讯 2020-07-17 09:56:03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一江春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在2800多年的悠长历史里,襄阳离不开汉江这个古老文明的哺育与滋养,汉江也离不开襄阳这颗汉江明珠的映衬与绽放;细数过去,一部滨江史,可谓独占襄阳半壁江山! 所谓“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汉水之名,在中国最早的《诗经》中就得以被咏叹;襄阳,便位于这汗水

一江春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在2800多年的悠长历史里,襄阳离不开汉江这个古老文明的哺育与滋养,汉江也离不开襄阳这颗汉江明珠的映衬与绽放;细数过去,一部滨江史,可谓独占襄阳半壁江山!

所谓“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汉水之名,在中国最早的《诗经》中就得以被咏叹;襄阳,便位于这汗水中游的唐白河汇入处。

走水路,可溯汉水直达陕西,也可顺汉水进入长江,还可逆唐白河进入中原,水陆枢纽的便利,为襄阳赢得了南船北马交集地的美誉;走陆路,则有南襄隘道和荆襄驿道,控制了它,也就控制了南北交通大动脉。

襄阳护城河 来源:网络

历朝历代,为了牢牢地控制襄阳这个战略要地,都会对襄阳城进行修缮与加固;更加得天独厚的是,湍急的汉江、险峻的西南群峰,以及东、南、西三面护城河,更让襄阳自成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

官渡之战 来源:网络

为了争夺铁打的襄阳,白起、孙坚、关羽、岳飞、李自成等风云人物都曾在此鏖战,据统计,自古至今,发生在襄阳的战事多达170余起,可见其军事地位的显要。

 

到了明清时期,倚靠汉江水路便利,襄阳“商贾连樯,列肆殷盛,客至如林”,建有20多个商业会馆、30多个码头,商业辐射到黄河上下、长江南北。

带来的南船北马的水陆联运商路,由汉江航运线与襄阳港埠组成,清代形成的万里茶道,即利用这一传统商道进行转运贸易。

千帆云集 来源:网络

到贸易鼎盛时期,汉江上汉口到襄阳的船只每年约有两万艘,老河口到樊城、樊城到社旗,长期往返的船只大概有1600艘。

官厅码头 来源:网络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商务报告上还记载,山西商人经恰克图运往俄国市场的茶叶,需在汉口经汉水运往樊城,从樊城起岸后,再装大车运往张家口,继而分销蒙古、俄国;可见襄阳作为万里茶道的转运中心,发挥着重要商路节点作用。

汉江之上的故事,继续上演。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结束过江渡船的不便,在国家修建焦枝铁路之际,武汉军区、襄阳地区争取到了国家投资兴建一桥工程

汉江一桥开工典礼 来源:网络

1969年,来自南京大桥局四处的建桥工人、三线建设战士和襄阳地区群众代表等700多人在市体委的灯光球场举行了一桥建设誓师大会和开工典礼,闻讯而来的市民四面八方涌进了工地参加义务劳动。

许多当事人回忆,当时的汉江两岸红旗招展、人声鼎沸、万人上阵,高音喇叭中的歌曲声、劳动者雄壮的号子声混成一片,场面动人心魄。 

汉江一桥通车典礼 来源:网络

在“人民大桥人民建”的激励下,工人们的劳动创造性、主动性得到很好发挥;仅用256天就顺利建成按常规需要两三年才能建成的特大铁路、公路两用桥,刷新了当时中国建桥速度纪录。

现在的汉江一桥 来源:网络

大桥的建成,结束了襄、樊两城隔江相望的历史,同时将襄樊的过去和现在连结起来,繁荣了一江两岸,人民广场的发展也就此进入了快车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提速,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生活环境地关注,对滨水生活的畅想,也到了少有的程度。

规划图 来源:网络

2019年,小招从市发改委获悉,《汉江生态经济带襄阳沿江发展规划》的推出,将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襄阳段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鱼梁洲快乐水岸 来源:网络

在此之前,我们较先熟知的当属小招家门前---樊城江滩公园的规划,以及汉江之心、城市绿心鱼梁洲的建设;相信在襄阳市如火如荼的生态建设下,一片城市与自然相生的江滩公园,一个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生态岛,会璀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从军事渡口到战略要地,从码头到商埠,从边陲小镇再到商业中心,围绕着汉江的资源聚合,襄阳的城市版图越来越大,经济实力也越来越雄厚,人文环境也愈加凸显。

不难发现

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出色的襄阳

正在向我们缓缓走来!

  //

来源: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信息,由襄阳有招整理

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小招及时更改删除。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